秋高气爽建设忙,连日来,平罗县加快推进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,不断刷新“进度条”,处处呈现出“抢工期、促投资、增动能”的生动画卷。
11月4日,在位于平西公路南侧的平罗县鱼种场2025年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现场,机械轰鸣不息,车辆穿梭往来,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钢梁安装、模板铺设等作业,一座座钢屋架拔地而起,办公大楼已初具规模。
作为平罗县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之一,该项目估算总投资6400万元,由陶乐吉兴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承建,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工厂化育苗、养殖车间3座,对旧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等,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水产品260吨。“截至目前,已经完成了1号、2号、3号车间的正负零基础部分,以及辅助用房和3号养殖车间的主体部分。预计2026年6月完成主体项目,2026年12月底完成工程的所有建设内容。”项目负责人吴波说。
今年,平罗县以问题为导向,全力破解基础设施薄弱、良种培育不足、产业链短等瓶颈,依据“一带一心两翼”产业布局,谋划22个项目,总投资2.86亿元,涉及政府机关、国有企业、民营企业、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主体,涵盖养殖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提升、水产苗种能力提升、生产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三大板块。同时,持续加大对养殖产业的支持力度,启动水产科技服务能力提升和智慧渔业管理平台建设,做好渔业设施设备水平提升、优新品种扩面增量、渔业新技术利用等工作,推动产业朝着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方向发展。
项目建成后,平罗县标准化池塘养殖面积将达到近2万亩,改造后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池塘由40%提高到65%;循环水养殖所占比例为93.7%;水产品年生产总量达到近4万吨,名优新特产品产量占比由5%提高到50%以上。同时,水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95%,水产品加工能力提升300%以上,冷库储藏能力提升700%,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比例超过90%,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.5万元。
项目实施后,数字化养殖将赋能渔业全链发展,为全县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,鱼跃塞上的愿景不再遥远。(记者:王 燕 段 波)
